北京的
美容美发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期后,出现了可喜的群雄并起的局面。近5年来,我国美容美发业的营业收入增长均高于GDP增长的速度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越来越爱“面子”的中国人造就了的美容美发市场,但竞争激烈、良莠不齐的美发业也进入了“战国时代”。
2万余个
北京美发企业及个体户 1家
北京国营美发企业 18万人
北京美发行业从业人员
行业乱象
门槛低人才缺房租高
2005年,美发业开始走向产业化道路。外卖——向顾客推销啫喱膏、护发素已逐渐成为美发行业的一条盈利渠道,同时,预售会员卡也成为商业模式中重要的一环。行业分化也开始出现。“处在最高处的大公司和处在最低处的小店能抵抗风险,而一些中端企业则面临着残酷的市场淘汰。这些企业一般是100-200平方米的店面、8-10个人左右的样子,由于价格上不去,而人员流动率又太高,他们的生存非常艰难。”北京市美发美容行业协会李瑞明介绍。
路走得太快也容易摔倒。“在美发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,这个行业也有许多问题。比如行业标准执行力度缺失、准入门槛太低、从业人员没有严格的认证。准入门槛太低导致的后果是行业的参差不齐和恶性竞争。中、低端市场的竞争非常惨烈。”李瑞明说。
人才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一个绊脚石。“‘大工’少,好‘大工’更少。要想找到一个可以长期委以重任的‘大工’,也就是设计总监、高级设计师非常难。”李瑞明说。
还有一个拦路虎是房价。北京居高不下的房价让这些美发公司头疼不已,年年递增的房价更是让这些公司的利润空间急剧压缩。市区的房价必然是不能承受之重。
个体商户崛起
老牌国企淡出视线
目前,老牌国营企业苦苦支撑着,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。此前,单店-大店-连锁店-股份制公司的模式,从2000年到2005年期间,经历了一次重新洗牌。
“个体发廊迅速发展,公司化的管理已经取代了传统作坊的管理方式。发廊、沙龙都改为美发厅了。”李瑞明对记者表示。